图关于高考丑态古代文人如何揭露科举丑态0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03:02:21
阅读:次
来源:检测厂家
古代的科举似现代的高考,靴子通常通过这样的方式走上仕途,毕竟这价值观升官发财,乃是中国的人的主流价值观。于是,大伙挤破了头都要去当官,违背了当初读书的目的,最后被扭曲。
清朝康熙五十年,江南举行乡试,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,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。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,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,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,把科场大门上的“贡院”匾额改成“卖完”二字,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,两边挂起一幅对联:
左丘明两眼无珠;
赵子龙一身是胆。
左丘明是《左传》的作者,是位盲人;赵子龙是三国名将,刘备曾夸他“浑身是胆”。这幅对联巧用典故,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,痛骂二人“有眼无珠”,不识贤惠,难分良莠;揭发他们贪财枉法,见利忘义,“一身是胆”,无法无天。
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,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。于是落第考生哗然,满城散发传单,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,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:
老姜全无辣味;
小李大有甜头。
联中借为佐料的“姜”,跟借为水果的“李”,含沙射影,语意双关,令人叫绝。
相关阅读